某教堂安防工程技术方案

 

概况

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立现代化智能化的安全防范系统已成为文物古建防护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堂位于北京,年代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为948.53平方米,周边居民较多,人员流动变化较大,环境情况复杂。
为了确保古建筑物及内部文物的安全,智能安防系统建设将事在必行。智能安防系统,将视频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通信、指挥、控制、信息于一体的安全防范控制系统。智能安全防范系统能够实时监视教堂 进出口、内部主要通道口、重要文物、建筑物、周围边界围墙内外的人员活动情况,并自动记录活动情况;根据检测、采集的实时安全信息,合理调配保卫人员,发布安全信息,有效控制或预防破坏,进行安全疏导,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保障文物及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采用闭路监控为主的多种技术防范结合的系统是预防和制止犯罪最为有效的措施。本方案的安全防范技术是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而成的产物,它体现了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其特点在于它所采用的多元信息采集、传输、监控、记录、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构成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简称网络安防系统),能为建设环境提供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受保护空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古建筑内部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当有警情发生时保卫人员可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也可在事后进行某些事故回放分析,重要时也可作为呈堂证供。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文物古建筑的综合安全系数,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力度,对古建内文物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也起到保障作用,并可为文物古建实现安全现代化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呈几何指数规律飞速增长,远程视频监控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全新业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中国,安防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技术和产品性能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安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从最初的特殊行业的模拟监控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监控、智能化监控,从起初基于本地的小规模监控发展到今天基于网络的大型远程监控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普及、网络通讯技术、图像压缩处理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能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通讯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字图像,可为实现远程图像监控及联网报警系统提供高效可行而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一个典型的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中端和后端三部分组成,完成图像的采集,传输,显示,控制和记录五大功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传输的普及,新型的数字监控系统将不仅具有以上五种功能,将结合其他信息安全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纵深监控防护体系,与报警系统、探测系统、控制系统、远程传输网络形成一个完善的大型网络化监控系统。
相对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和DVR视频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网络化规模化、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使用简便性、业务功能强大、管理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好等等。网络视频监控已经应用于电信运营商、公安、军队、政府、金融、教育、工业厂矿、企业等各个行业。网络视频监控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未来视频监控的趋势。

设计概要

2.1 规范编制依据

教堂安防监控工程系统的系统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本项目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50169-92)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GB/T6677-1996)

2.2 设计原则

本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2.2.1. 先进性与适用性

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功能完备,切合实际,能有效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动态监控和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本项目的特点。该系统集国际上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体现了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2. 经济性与实用性

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设计、建设、升级和维护。充分考虑用户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用户现场环境,设计选用功能和适合现场情况、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

2.2.3. 可靠性与安全性

系统采用成熟的、稳定的、完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2.2.4. 开放性

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与消防、区域防盗报警设备实现联动,也可与具有RJ-45网络通讯口和具有RS-485控制端口的设备,进行远程接入、远程控制。

2.2.5. 可扩充性

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同时,本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方案中设备的控制容量上保留一定的余地,以便在系统中改造新的控制点;系统中还保留与其他计算机或自动化系统连接的接口;也尽量考虑未来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2.2.6. 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

在满足用户对功能、质量、性能、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以尽量降低系统造价。

2.2.7. 提高监管力度综合管理水平

本项目系统设备控制需要高效率、准确及可靠。本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时时动态撑握监视及报警情况。网络视频监控的使用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另外,系统的综合统筹管理可使设备按最优组合运行,在最佳情况下运行,既可节能,又可大大减少设备损耗,减少设备维修费用,从而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

项目需求分析

3.1 建设目的

要应用好当前先进与成熟的安全技术产品,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发挥整体效能,达到更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资源,更好、更方便的管理文物安全为目的。

3.2 需求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项目应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2、网络视频监控传输线路建设;
3、网络视频监控中心机房建设;
4、周界报警系统建设;
5、广播系统建设;
6、机房接地防雷建设;
7、与区监控联网接口建设;
整个系统具体需求如下:
建立一套覆盖整个古建筑群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设计总容量可达12路网络监控点(高清码流4M或标清码流2M);如将来总容量超过32路,还可增加二级NVR设备进行堆叠与扩容;
本系统应提供清晰流畅的图像,能够对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图像传输;其中高清图像分辨率应能达到720P(1280×720); 
系统应能够按要求对视频监控图像、报警信息进行浏览、存储、转发、自动提醒、报警提示、预案提示、前端摄像机PTZ控制等;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能够进行丰富的权限分配管理;用户使用有安全性保证;
系统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
系统应提供简单友好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系统可以支持平滑升级扩容和智能化改造。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4.1 视频监控技术简介

4.1.1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视频监控系统一直是监控领域中的热点,它以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电子、通信的发展息息相关,就其发展的阶段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4.1.1.1 第一代 基于模拟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VCR为中心)

视频监控系统最早的应用方案是采用模拟信号在电缆或光纤中传输,然后再集中监控和录像等。这种基于模拟图像的视频监控系统从电视机、摄像机诞生的那天,就已经诞生。其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视频切换矩阵、监视器、录像机等组成,通过视频线、控制线连接,主要用于安保、生产管理场合。其特点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传输距离有限,安全性较差,监控方式单一。其特点是以VCR(Video Cassette Recorder)为中心。

4.1.1.2 第二代 基于PC机或工控机的板卡式视频监控系统(DVR为中心)

视频采集压缩技术的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的板卡式视频监控系统成为可能,PC机的普及也推动了此类技术的发展。这类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各类采集设备、PC机/工控机、采集卡、视频压缩卡、通信接口卡、PC监控设备、录像机(模拟或数码)等组成,依赖于通信网络构成整个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方式来实现。该产品集图像采集、图像压缩、图像解压、图像监控与控制、图像点播、系统管理于一体,如果某部件(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那么整个系统都功亏一篑,无论PC机还是工控机,都比较容易死机,不易于7×24小时不间断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普通个人用操作系统,现在面临着系统极其不稳定,安全漏洞太多,容易被黑客利用等问题。另外这种方式存在功耗大、环境适应能力、联网能力差等缺点,其特点是以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为中心。

4.1.1.3 第三代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MCU为中心)

第三代视频监控领域,集中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远程网络传输等最新技术,它是大型的,分散的地理区域监控系统的最佳选择,它正以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取代着前两代监控系统。第三代视频监控技术不仅仅在可解决图像传输、远程控制、现场信号采集等监控功能,还可提供高质量的监控图像和便捷的监控方式。它一般基于TCP/IP架构,符合通信网的发展趋势。嵌入式系统所有硬件软件全都采用专业设计、具备专业的制造工艺。在编解码方面,采用专用的高速DSP处理芯片,系统软件采用稳定性最高的实时专用操作系统,因此具有功能最强大、可靠性最高、功耗小、环境适应能力强、软件的扩展升级方便等优点,具有非常广泛而灵活的应用。 其特点是以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为中心。

4.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架构介绍

4.2.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介绍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可基于IP网络实现图像、声音及各种报警信号的远程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提供便捷、经济、有效的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4.2.1.1 系统架构

我公司为本项目设计相关设备包括:监控中心管理平台(XCNA-NVD2000)、高清网络摄像机(XCNA-GQ-1004A,720P分辨率1280Х720)、高清红外高速球摄像机(XCNA-GQ-1200A,720P分辨率1280Х720)、高清2*2大屏等离子电视墙显示设备、操作台及相关施工设备、配套软件,提供整套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4.2.1.2 业务控制/媒体交换层

业务控制/媒体交换层由中心业务平台、媒体处理分发和网络录像单元组成,主要负责业务处理控制、视音频的传送、存储以及系统管理。中心业务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逻辑上需要实现用户和前端设备接入认证、系统设备管理、业务功能控制以及媒体分发转发等功能。网络录像单元用于实现网络媒体数据的数字化录像、存储、检索、回放以及管理。

4.2.1.3 前端接入层

前端接入层主要由编码单元、视频采集单元、报警单元等组成(我公司监控摄像机已集合以上所有单元,报警为可选单元)。编码单元主要实现视音频信号、报警信号的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以及辅助设备(如云台、矩阵等)的控制。编码单元通过LAN、WAN等IP网络接入中心业务平台;视频采集单元一般指监控摄像机,实现监控图像采集输入到编码单元;报警单元主要是报警信号发生设备,通常有烟感、温感、红外、门磁等设备。

4.2.1.4 用户访问层

用户访问层由客户端单元和解码单元组成。客户端单元是远程图像集中监控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平台,主要实现图像浏览、录像回放、辅助设备控制、码流分发控制等业务功能。解码单元主要负责在客户端单元的控制与管理下,实现视音频信号的电视墙解码输出。旭川提供监控客户端软件和网络视频解码器XCNA-DCE1001AD等产品构成用户访问层。

4.2.1.5 系统原理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采用工控机硬件架构,安全、稳定、可靠,功能强大,拓展性强等特点。监控平台部署可采用集中式部署,也可采用分布式、模块化部署方式,系统控制平台组建简单,部署灵活,利于分期部署,边投资边建设
监控平台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专用DSP数字处理芯片,集成以下功能模块:
平台管理模块(PMS):PMS提供用户认证、管理和全网设备入网认证和管理功能;
中心控制模块(CMU):CMU 为中心管理模块,是中心服务平台的核心单元,可实现前端、客户端的接入、信令转发处理、系统及其信息管理,提供对CMU的用户个性化数据、联动告警、操作日志等数据存储功能;
视频处理模块(VTDU):VTDU 为视频转分发单元,可实现音视频请求、接收、转发、分发,支持多级级联;
录像处理模块(NRU):NRU提供录像与回放功能。
前端接入模块(PUI)PUI提供全网的设备的接入。
客户端接入模块(CUI) CUI提供全网的用户的接入。
平台提供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录像与放像、报警联动、双向语音、权限管理、网络管理、日志管理等丰富的应用功能。

4.2.2 网络视频监控的技术特点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为当前最新的监控技术,它基于TCP/IP通信网,集中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远程网络传输等最新技术,可以提供清晰流畅的视频监控图像效果。相对传统的模拟监控和DVR方式的监控,网络视频监控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化监控:通过IP网络真正做到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对任何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可充分利于IP网络的优势,实现大规模、大范围、全方位监控;
网络化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远程的录像存储及录像查询和回放;
高可靠性、安全性:系统采用的视频编码器、网络摄像机、视频解码器、监控平台均嵌入式系统设计,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可靠性,无需专人管理,利用构建无人值守的监控系统;
优异的图像质量:系统采用先进的MPEG-4/H.264等视频编码算法,可实现清晰流畅的图像效果,实时性好;
操作管理简单:系统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采用C/S或B/S架构,操作使用非常简单;
业务功能强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监控画面选择, 电子地图使用,对云台、变焦的行控制,预置位和镜头的轮巡,以及实现图像抓拍、录像和录像回放、报警和报警联动功能;
系统信息安全性高:充分利用防火墙/VPN、加密、权限管理、安全认证、实时时钟等技术,保证监控系统和录像资料不被越权使用和破坏;
有效利用带宽:监控视频流可随时调整,具备带宽自适应能力,可充分利用通信网络,根据网络带宽视频流可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在现有的任何网络中完成各种监控功能;
设备的分级、分组管理:强大的分级、分组功能可将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报警设备等前端设备根据监控地点和管理需要编成不同区域和工作组,区域可以分级(分层)。每个工作组可分配数个前端设备,同一个前端设备可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工作组中;
用户的分级、分组管理:根据管理需要可将用户划分成不同级别,最上层是超级管理员。不同级别的管理员被赋予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可以创建用户,分配初始密码,也可以将用户划分为用户组进行管理。系统将控制权限分为多个等级,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分配给相应的用户和用户组;
可扩展性:增加网络摄像机、视频编码器和分监控中心非常简单,能够持续平滑升级和扩展,降低对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和其他管理控制兼容。

4.3 整体设计思路

针对此次项目,采用一级监控平台架构,直接在总监控中心选用大中容量、高性能的网络数字录像综合管理平台,满足各个监控点的高清网络摄像机的接入管理、码流分发和录像、电视墙要求。前端监控点可采用720P(1280*720)图像实现高清晰的图像浏览和存储网络存储;
总控中心采用集中式解码设备上墙显示,中心显示设备采用大屏电视墙(2*2 46寸超窄边拼接屏)满足值班人员对实时监控显示7*24小时不间断要求;监控中心直接使用网络存储存服务器存储,实现高可靠、高稳定的存储要求。

如上图,在监控现场部署网络高清摄像机、网络高清高速球机,在监控中心部署监控管理业务中心平台、电视墙、存储系统和操作员席,依托IP承载网络构建一个星型结构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IP监控系统。

4.4 监控系统架构说明

在监控现场部署网络高清摄像机、网络高清高速球机、周界报警设备和广播设备,在监控中心部署监控管理业务中心平台、电视墙、存储系统和操作员席,依托IP承载网络构建一个星型结构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IP监控系统。
监控中心:配置网络数字录像综合管理平台、网络电视墙服务器、网络电视墙解码器、电视墙以及操作电脑等。
网络数字录像综合管理平台负责管理各个监控地点的网络高清监控摄像机,实现用户登录认证、码流交换、系统管理和录像功能。
网络电视墙解码器,实现数字图像转模拟输出到电视墙,实现电视墙浏览。可以实现单路720P格式画面合成图像输出。
在操作席上电脑上安装XCN客户端软件,可实现对系统的控制、管理、操作等。通过客户端可浏览监控图像、对前端(高速球)摄像机进行PTZ(云台、变焦)控制、修改设备参数、报警联动布防与撤防。
监控前端:在监控点配置网络高清枪式摄像机网络高清高速球摄像机、报警设备(可选)等设备。
网络高清枪式摄像机可对短距离固定焦距监控现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图像采集,可用于教堂内部通道等区域监控;红外高清高速球摄像机可以实现对较长距离监控现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图像采集,可用于教堂院落内开阔区域监控并把图像实时送到监控中心。

4.5 监控光纤布线设计拓扑图

 

4.6 监控点位设计图

详见附件CAD图纸;

4.7 前端监控点设计

根据各个监控点的情况,我们安装不同类型的前端:
红外高清高速球摄像机:在教堂院落及四周围墙采用红外高清高速球摄像机
网络高清枪式摄像机在教堂殿内及出入口采用网络高清枪式摄像机

4.8 监控中心机房装修设计

4.8.1 供电:

监控室照明:使用由市电提供的总配电箱一组独立回路供电。
机房照明:使用由市电提供的总配电箱一组独立回路供电
监控室显示屏:使用由市电提供的总配电箱一组独立回路供电。
机柜及监控席供电要求:每个机柜和每组监控席使用由UPS不间断电源提供的可计量配电柜独立回路供电。
电源供电系统要求留有充分的扩充余量,以备实际的电源负荷随业务发展和设备的扩充而不断增加。

4.8.2 空调

温度控制:计算机所产生的高热能,一般来说,家用空调难以负荷,但因工程空调比家用空调费用高很多,故建议在本项目中采用折衷方式,设计使用品质较高、制冷能力强、有部分功能趋向机房使用设计的家用空调来代替机房专用空调(最好具备停电状态记忆功能),使用主监控中心温度能控制在23±2 ℃的范围。根据1㎡机房所需空调制冷量250大卡计算。
本项目主监控中心制冷量计算如下:
总控指挥室制冷量:≥250大卡×50㎡=12500大卡×1.162=14525W;
湿度控制:机房空调需适当控制空气中湿度,过高的湿度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计算机内凝结,而过低的湿度会产生静电作用。所以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同样会对计算机形成破坏。一般的家用空调都忽略对湿度控制或控制不够精密,因此,在本项目中,原则要求空气温度控制范围为40%-60%。此项指标可作选用空调的参考指标。
风量:计算机对于风量的要求比一般空调高很多,一般家用空调,每一冷吨(Ton)的制冷量只配有500—650m3/h的风量,但计算机机房通常要求每一冷吨制冷量配有850—1000m3/h的风量。
建议在本项目中,此项指标可作选用空调的参考指标。

4.8.3 防静电钢化地板

机房防静电、屏蔽电磁辐射和安全防盗系统,根据项目经费投入情况,采用普通全钢抗静电通路地板。
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须符合国标GB6650-86《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2.5×104~1.0×109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采用焊接或压接。要求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网格四周应设置等电位联结带,并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近与接地汇流排、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 
机柜可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等电位联结网格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带或裸铜线,并应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边长为0.6~3m的矩形网格。

4.8.4 监控中心机房防雷接地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执行。
防止雷电的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防止由交流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防止由通信信号线路入侵;

4.8.5 照明

照度要求:需达到《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机房内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LX,应急照明应大于5LX;
眩光限制标准:机房内主机房、基本工作间无眩光,眩光限制等级为Ⅰ级;
应急照明要求:机房内应急照明设计应采用专用事故照明灯,该部分应急照明由UPS设备提供电源,在市电停电后,启动应急照明由UPS供电,以保证操作席和机柜区能进行简单维护以存盘等紧急处理,设计照度大于10LX;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应急出口标志灯,方便工作人员安全撤离,设计照度大于1LX。

4.8.6 监控中心机房布线

室内走线尽量走静电地板下或吊顶,如遇到明线安装情况,采用直径25的PVC管用管卡进行墙面固定。
照明电源线与设备电源线及网络信号传输线分开敷设,各类线走线时按平行方式走线,线平行间距50CM以上,建议机房内网络传输线路为了有效屏蔽电磁干扰,采用超五类屏蔽网络线进行布线。

4.9 监控中心核心设备设计

本项目的监控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中枢指挥机构,承担着对所有区域监控点的接入管理、周界报警、录像存储、码流分发等功能模块的统一管理。
监控中心其作为整个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枢钮实现集中管理,负责所有监控区域的监控任务,对整个安全防范系统起监察、指挥、调度、协调和控制作用;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掌控全监的情况及警力配置等;通过管理教堂 院落、通道、殿内、出入口等重点区域摄像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系统整体运作能力及对突发事件和全局事件的处理控制能力上,从而提升古建安防整体快速反应能力。
总控的中心管理系统要求采用NVD网络数字录像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管理、认证管理、权限管理、报警管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
用户管理
提供用户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以及用户信息的修改
支持超级管理员、用户管理员和操作员三种用户
认证管理
实现用户登录信息的认证
登录用户的授权
权限管理
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机制实现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
可针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系统操作和设备管理权限
报警记录
监控平台提供完备的日志功能,提供详细的报警信息记录,能够保存报警的详细信息,如:报警地址、报警所属组织、报警级别、报警类型、报警时间、处警时间、处警结果等。
设备管理
提供设备的添加、删除以及设备信息的修改
可根据设备的名称、类型等参数进行设备搜索
支持设备权限的设置和修改
支持设备软件的远程升级功能
网络管理
提供系统配置管理和系统性能管理
提供报警管理、安全管理和日志管理
提供状态监测、系统备份及数据恢复功能

4.10 存储系统设计

对于监控存储来讲,当用户的应用和数据量到达一定的水平,就必须考虑将分散在各种平台上的数据整合(consolidate)到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一方面提升数据和设备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大大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IP SAN是基于高速以太网的SAN架构,通过iSCSI(Internet SCSI,Internet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协议来实现存储数据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它继承了IP网络开放、高性能、高可靠性、易管理、可扩展性强、自适应性强的优点,实现存储网络与应用网络的无缝连接,并提供了优良的远程数据复制和容灾特性。
下面我们就目前业内几种存储解决方案进行一下对比:
通过对上表中各存储方案的比较,同时基于我们对大型监控系统的理解和目前业界最流行最先进技术的考虑,本次项目我们采用所有监控中心重要监控录像与报警录像采用IP SAN的方式进行存储,前端所有监控点实时存储在网络录像机中。
其中监控中心存储方案支持RAD5等技术,能够确保重要监控点与报警录像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因为是通过IP的方式进行存储的,我们可以将存储设备进行集中式存放,方便统一管理,若有需要,当然也可以进行分布式部署,总之,IP SAN的存储方式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
集中式录像存储:行业级平台中内置的NRU(网络录像单元)录像服务器,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IPSAN磁盘存储系统连接,把前端的图像信息存入IPSAN的磁盘中保存。通过NRU服务器的网络接口连接IPSAN磁盘存储系统统构成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录像系统。

 

4.11 网络监控系统功能介绍

4.11.1 实时图像监控与远程控制

客户端浏览
支持单画面和多种多画面模式的实时图像浏览;支持4/9/16/25/36等等分屏浏览方式,同时支持N+1方式浏览;
支持每幅画面的手动或自动轮询,轮询间隔可设置
支持监控点摄像机的远程PTZ控制实现镜头的左右、上下转动,视野的拉近拉远等;对摄像机PTZ的控制可设置多个不同的用户权限级别进行控制。高优先级别用户可优先控制摄像头PTZ。
支持摄像头的点击居中、框选放大功能
支持对前端监控图像进行字幕集中设置和时间显示,方便监控中心了解监控现场。
支持对前端编解码器的集中参数设置。
支持移动侦测、音频对讲功能的操作与管理
系统提供图像抓拍功能,监控中心可随时根据需要抓拍监控图像。
可外接键盘和矩阵,实现图像切换和PTZ控制。能够通过键盘控制图像切换和对摄像机的控制;支持同一键盘多种不同品牌摄像头混合控制能力。
具备CPU资源监测功能,当浏览图像路数超出CPU负荷时能够给出个性化提示;
同台XCN端PC支持一机双显功能,可同时使用XCN浏览视频和电子地图功能。

 

电视墙浏览
支持电视墙的实时浏览、录像回放浏览功能
支持XCN客户端对电视墙的配置
支持电视墙预案轮巡、电视墙图像轮巡、告警图像上电视墙功能
支持监控专用键盘对电视墙图像的切换和控制。

4.11.2 录像存储、数据备份与录像回放

支持中心录像存储和客户端录像存储功能
实现对监控现场图像、声音、数据等进行实时存储。数据保存在监控中心。同时在监控前端进行存储备份,保证在传输线路发生故障时也能提供数据存储。
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录像:手动选择录像、定时录像或报警联动录像;
录像文件的检索可支持秒级检索,可按名称、录像方式、时间段等进行检索;
录像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可方便的调看、导出,刻录成盘,提供数据备份。
支持录像文件的本地回放和远程点播
下载的录像文件应该是标准的AVI格式,支持通用播放器(例如:暴风影音、windows media player)直接播放,方便备份、刻盘。
录像回放中提供快进、拖拉等多种控制功能
支持专用工具对独立录像阵列进行检索和浏览。
录像存储采用智能调度方式,可将录像从故障区域智能调度到正常区域。
系统具备完善的日志功能,可对所有的操作、控制、报警等信息进行保存,日志文件支持导出。

 

4.11.3 语音对讲、广播喊话

提供监控点音频上传到客户端功能
提供客户端音频向监控点广播喊话功能
提供客户端与监控点之间的双向对讲功能
通信过程中的音量大小可调节
支持回声消除,保证双向对讲时的效果
可以实现监控点与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与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音频功能,同时支持对双向语音的录制。

 

4.11.4 电子地图

支持MAPINFO格式的矢量图(矢量电子地图需另行购买)或JPEG格式的静态地图两种方式的电子地图;
能够方便地在地图上定义监控点;支持放大缩小地图;
报警时,能够在地图相关位置显示报警,并且能够通过点击报警图标调看现场图像并进行PTZ控制;
可载入电子地图文件,载入时的显示比例可设置
JPEG静态电子地图提供多层电子地图功能,并支持电子地图图层树,支持任意图层之间的跳转;告警时,电子地图可自动切换到报警点对应的图层;
JPEG静态电子地图支持缩略图显示,图元自定义;
可在电子地图中添加、删除和移动图元
支持图元名称、属性及对应前端编码设备的配置
可通过双击图元实现前端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
可实现电子地图的全局或局部放大、缩小

上图为MAPINFO矢量电子地图
备注:更多详细功能请参照,客户端说明书

4.12 传输线路设计

网络布线主要是用于室内监控点、前端网络适配器到监控点接入交换机,以95米为辐射半径,在此区域内的前端监控点均以一台接入交换机为半径接入到二级交换设备上,再通过二级交换设备把网络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

案例搜索
合作联系
010-82872655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