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两会:安防设备如何为环保增添一份力量
时间:2014-03-13 15:21来源:未知

两会:安防设备如何为环保增添一份力量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向污染宣战成为本次工作报告重点解读内容。李克强指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为2014年环境发展重心。尤其是近半年来,十面“霾”伏入侵国内众多省份,带来城市安防隐患,增加环境污染力度,雾霾一时成为热点议题,环境保护备受争议。那么,安防设备如何倾力,为环保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视频监控成环保安防得力助手
    环境监测的作用日益显现,能力建设突飞猛进,技术水平显着提高,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监测能力不强,监测水平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安防产品及技术应用以及解决方案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1.污染源监控
    以包头为例,据悉,2009年包头市共投资2700多万元,建设了环境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目前,已建成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4个,已在31家国控、区控重点企业安装了100套污染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使占包头市空气和水污染负荷9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处于有效监控之中。目前监控中心平台已实现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和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监控、多媒体会议室、视频会议室等功能。监控中心平台还在进一步提升功能,实现集应急指挥、环境质量数据中心和12369热线于一体的环境信息化数据中心,各类污染源数据及环境质量数据将得到集中整理后,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和管理者。
    2.水资源监控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课题。借助科技的力量,利用现代视频监控技术监控水资源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环保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而且对实时性要求高,为加大环境污染的监查力度,确保环保工作的及时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分散污染重点进行视音频的实时监控,并且可以集中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视频可以查看治污设施是否在正常运行,从而判断治污效果。如果设施未正常运行,就很可能出现超标排污的情况。看废水治理,主要看是否有气泡。看废气治理,主要看烟的黑度。
    治理雾霾,智能安防怎样倾力
    1.透雾监控弥补远距离高清安防空白
    近年来,视频监控设备保卫安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必要手段。但是传统的视频监控设备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弊端,就是在夜间和雾天的监控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夜间和雾天又是案件多发时间。另外,对于距离稍远的监控,几乎更是一片空白。过去CCTV镜头还处于300mm以下阶段时,观测距离一般限定在1公里以内,这种应用对天气能见度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焦距已经发展到750mm的今天,雾天对监控图像的影响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森林防火、油田监控和离海面较近的港口码头等远距离监控中尤为重要。这种环境往往更容易产生雾气,使24小时不间断监控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少数有设计、研发能力的厂商经过努力开发出了具有透雾功能的镜头,并成功实现了成品上市。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并且是人类依靠聪明智慧战胜自然环境的又一经典案例。市场上少数厂商在不具备生产透雾镜头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产品充当透雾镜头来销售,宣称具有透雾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在实际测试中无法蒙混过关,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但给lcd液晶屏图对此功能有需求的用户在产品选择上制造了许多障碍和浪费许多时间。
    2.雾霾致拥堵,智能交通成治理良方
    以北京为例,连续几次雾霾天气,京城PM2.5一直维持在200以上,有专家认为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在PM2.5排放源所占比例为50%。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报告中北京以52分钟成为上班路途花费时间最多城市。2012年12月,救护车被堵致使伤者死亡事件,把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专家纷纷献计献策,智能交通成为治理良方之一。
    “智能交通”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和交通电子收费系统。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从功能上分包括出行前信息服务系统、出行中信息服务系统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救护车被堵”与城市交通信息传播不畅的现状脱不了干系。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对公共汽车进行自动定位和跟踪,纠正公共汽车的晚点和超时;可以对公共汽车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提供信号优先,使得绿灯提前或延长时间;可以通过安装在公共汽车上的摄像机进行闭路电视监控、无线通讯和紧急处理等以增加乘客的安全感。
    3.红外热像仪成车载“安全卫士”
    红外热像仪是被动红外热成像。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温度都高于绝对零度(-273℃),都会有红外辐射。红外热像仪就是根据探测到的物体辐射能的大小,经过系统处理显示为物体的热像图,以灰度级显示出物体的红外图片,同时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分布。红外热像仪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清晰成像。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在夜间的安全防范、恶劣天气下监视和各种场所的防火监控系统中。
    监控场景不可能做到全天候有可见光,所以普通非红外摄像机很难做到全天候监控,而红外热成像摄像机是被动接受监控目标自身的红外热辐射,其可配合可见光摄像机使用,无论白天黑夜24小时均可以处于运行状态而正常工作;在雨、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可见光的波长短,克服障碍的能力差,因而观测效果受损。而工作在8~14μm波长的长波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其穿透雨、雾的能力较强,从而仍可以正常地观测目标。
    我国边境线甚长,海洋也辽阔,由于野外环境的恶劣,特别在下雨、下雪、大雾、大风的日子,许多系统都不可能很好地担当起防范作用,更不用说通过智能分析报警了。而采用人员巡逻,利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往往由于可见光波长短,使观察效果不理想。利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可以探测到不同物体的红外热辐射,因而可以远距离地进行观察,尤其适用于风雨天气。
    环保监控寻发展,高清智能化是方向
    我国对环保问题也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明确要求对国家重点监控的污染源和治理设施实行自动在线监控。
 
环保领域安防监控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环保系统,除视、音频监控外,已越来越呈现出污染源监控图像与数据的同步显示、智能化分析、数据异常告警联动、突发环保事件的可视化预案处置、应急指挥调度等一系列应用趋势。
    基于上述背景,各种各样的环保监测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部署和应用。传统的模拟图像的视频监控通常是基于本地化的监控应用,各个监控点独立组建监控体系,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简单的调阅图像功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同时,由于模拟摄像机技术上对清晰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模拟摄像设备只能提供基于CIF、4CIF、D1格式的影像资料,每当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录像画面只能勉强呈现污染现场的轮廓,污染细节却模糊不清,根本起不到提供现场证明、线索的关键作用。
    针对环保监控的实际需求,结合先进的技术及应用,科达提出高清智能网络化环保监控方案,方案以IP传输网络,H.264协议群为传输基础,是集1080p、720p高清图像、音频监控及对讲、数据叠加、智能化分析及告警、可视化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综合型应用系统。
    通过高清智能网络环保监控方案,可实现视音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进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可视化的环保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和调度等多项功能。通过摄像系统对污染事件频发的区域进行连续监视,通过控制中心和分控中心遥控的方式调整监视区域和染污源监控点,环保部门足不出户即能实时了解情况并进行监督,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可查阅现场录像记录,并与环境监测数据叠加同步显示,为调查和处理提供方便,把现场监控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综合型、智能化、集约型转变,提高了环境管理的效率。
    结语:
    目前安防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企业污染源监控,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安防技术的日渐成熟,安防技术也会逐渐渗透环保行业的各个领域,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比如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湿地监控等,这既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历届两会对环保问题都十分重视,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安防技术必将会在环保领域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