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AIOT+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及应用趋势分析(全文)
时间:2019-08-01 11:22来源:安防知识网

 

 

  随着城市居民的关注重点更多地从生产转向生活,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深入的渗透,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的延伸,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社区建设背景及技术趋势出发,针对AIOT在智慧社区落地进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及解决思路,期望在市场化和技术导向的洪流中找回智慧社区的根基。

发展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涵括范围不断得到延伸,智慧社区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主要体现在智慧安防、智能家居、物业管理以及社区服务这四大模块上,其中,智慧安防是保卫基层平安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建设智慧安防社区,逐级实现从“传统防”向“科技防”转型。

20190729338_91295689_xxl.jpg

  在国务院及中央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目前全国多地着手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工作,但整体上智慧社区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落地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及难点。如AIOT技术应用与智慧社区应用场景的融合度不高,对于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挖掘不够深入,造成技术与社区用户需求匹配偏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筹规划,对于规模化部署和系统集成考虑不足;社区建设运营模式尚处在摸索过程中,大体量建设改造成本及合理的资金供给运营模式尚未匹配;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但实效低,在基础建设的同时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不全面,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推广不足等。

  围绕数据治理设计方案

  智慧社区方案设计以云边架构进行社区顶层设计规划,以物联网、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依托打造社区数据中枢和联动枢纽,实现分级信息传递和一体化运作,推动构建安全、治理、惠民于一体的社区治理体系,为公安、政法委等政府部门、小区物业和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安防社区整体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思路围绕数据治理,更加强调“数据感知-数据洞察-数据应用”在社区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基于社区场景下一张科学网格智能感知的布建,实现城市内社区数据多元感知,数据汇聚至社区大脑(即社区数据资源中心),中心实现社区数据的统一标准接入。通过大数据收集,可以将很多原来没有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作为将来制定社区治理方式的依据,提供给公安、综治等政府部门业务应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真实实现“技术触角”向治理末端延伸,实现城市级智慧社区的数据治理。

  方案以“安全、治理、惠民”为建设目标。依照相关国家政策规范,从“公共安全”、“社区治理”、“民生服务”三个维度出发,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方案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多维感知,系统设计以科学布点布建理论为支撑,打造并集成出入口、智能门禁、信息卡口、移动巡防、视频监控、报警联防、信息发布、停车场、访客、梯控等产品及子系统,通过智慧物管安防综合平台,实现系统集成和数据的有机联动;

  AI+与场景治理契合,将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与各职能部门业务需求相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虚拟身份识别、行为识别、场景识别、热成像识别技术以及消防感知、位移探测等物联传感技术与物管智能、消防智能、城市管理、治安防范等业务需求结合,利用物联智能协助收集安全隐患等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做好安全隐患、生命通道、头顶安全和脚下安全的排查、保障工作;

  大数据实战应用,围绕城市综合治理要素,依托人力、技术、警情、民情、档案等手段,汇聚多网络数据,形成信息智能感知,异常智能发现,情报智能研判等智能功能,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市综合治理和公安基层智慧警务应用提供应用服务。

图 解决方案逻辑架构.png

  图 解决方案逻辑架构

  技术与场景融合的方向

  AIOT技术应用与智慧社区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深入:

  (一)以惠民服务为初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居民传统出行模式,如无感人脸通行,多维度人脸登记、多形态出入口全面升级,兼容地库出行,科技服务生活。2.最多跑一次下沉,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推动“最多跑一次”服务延伸至最基层,提供社区政务、公共信息,便民信息自助查询等服务。3.多方位特殊人群,如孤寡老人关怀、老人独行预警、老人轨迹查询、家庭看护陪伴,解决居民后顾之忧。4.停车智慧化,出入口车辆属性识别、一户多车管理、业主车辆占用告警、车位分享等,居家停车更无忧。

  运用智慧社区APP,对便民服务资源整合与搭建桥梁,如信息发布、租房服务、生活缴费、家政服务、邻里圈子、健康养老、便民服务、社区商圈等,实现一站式服务管理,提升生活品质。

  (二)以社区安全管理为核心

  将AI智能引入物业管理,视觉感知辅助人工,继而全方位提升小区安全等级,如视频监控无死角、一键自动巡查、精准人力投放、智能周界防范、危险区域监管、全局指挥、重点区域监管、翻越钻爬道闸预警等;打造消安一体,助力打造社区消防体系,如水电烟气的监测\告警、报警联动等;实行外来人员线上管理,保证居民居家环境安全,如访客多维度管理、小区访客滞留预警、嫌疑人员预警、可疑人员轨迹追踪。

  (三)以基层数据治理为中心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社区治安态势一张图,物联建设、数据感知、人房采集、应用成效一屏展示,一站式基础信息全面采集录入、人房自动归档管理、多系统共享应用。动态化人口管理,自动识别小区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等;2.多维数据关联,异常行为分析,模型灵活组合,创新技战法。3.实现辖区告警统一展示、自动统计处理状态、及时提醒未处理警情,给民警增效减负。4.基层共治,结合AI技术,及时发现如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违规撑伞、乱堆物料、游摊小贩、打包垃圾、户外广告等不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5.群众诉求多渠道沟通发现,矛盾问题规范化管理,如矛盾分类受理、动态监控、全程跟踪,对社区治安防控及矛盾纠纷问题更好地进行监管和排查,提升社区政务能力。

 

关键难点与应对之策略

 

  (一) 技术与观念的障碍

  社区智能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社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如监控、门禁、道闸的智能感知系统,以及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社区内部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这种社区建设重点仅仅停留于技术的表层, 并没有形成强大、统一、应用广泛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治理体系。更加尴尬的情况是,许多社区智能设备大量闲置和低效率使用,并未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因此,以技术推动各主体间信息与数据共享的智慧化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而智慧治理更是需要高性能的设备支持和先进治理技术的支撑。

20190729216_104369923_xxl.jpg

  (二)标准与类型的复杂

  原有小区已建系统类型多样,涉及多个厂家,数据标准不一;小区的类型很多,有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公寓、商住两用楼等,统一建设、集成、汇聚的难度大,资金不足。因此,需主流厂家统一以国标、部标为基准,拓展数据字段协议,实现数据行业标准的统一。对于老旧小区,可以使用小区物业维修基金或引导、发动安防、科技等领域的社会企业参与出资建设,提供个性化有偿服务,挖掘赢利增长点。

  (三)运营与数据的安全

  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数据运营、保存、居民隐私和信息安全、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和黑客的入侵等,这些风险的保护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因以底线思维防风险,强化安全防范体系,通过控制人为泄露、强化密码、指纹和人脸准入、设立保密标准与级别、有限运营等,加强安保防护和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的维护。

  结语

  智慧社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推动智慧社区全面释放其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必须以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为价值依归,需要长时期的从技术维度、内容维度、机制维度等方面,深刻理解智慧社区建设的自身规律,以精细化的服务感知、统一的数据汇聚、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网络状的行动协作为质量标准,构建基于“感知+汇聚+应用+行动”的整体性、开放式智慧社区生态圈。智慧社区建设是多个主体公开、持续、长期的工程,需要公众服务,科技支撑、政府资源的共同支持,努力使社区发展程度,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上一层楼。

      注:文/黎珊珊 罗丽(任职于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